登入

主日信息
看見需要 /徐美惠傳道 2015.05.03

看見需要

太 9:35-38
35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36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37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38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馬太福音在記載了耶穌的降生、受洗、呼召門徒、登山寶訓、各樣的神蹟,之後在9:35「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若是記載耶穌生平,這樣應該是句結語,但接著V36馬太寫:「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猶太人看見馬太這樣說是能夠瞭解他的意思的,因為在巴勒斯坦,適合牧羊的地方是乾燥的高地,就是所謂的「曠野」,曠野是到的處佈滿岩石,沒有樹、沒有草,要去哪裡喝水?哪裡有草可以吃呢?只有牧羊人知道,所以猶太人很明白羊如果沒有牧人就一定會渴死或是餓死,要不然也可能會被豺狼攻擊撕咬,連皮都被扒掉,這就是「困苦流離」的原文的意思。
 
看見需要,就憐憫
馬太9:36耶穌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當穌看見許多人的需要時,耶穌就憐憫他們,接著第10章,耶穌叫來了12個門徒就差他們出去,並且在馬太10:5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10: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弟兄姊妹這就是耶穌,看見需要,就憐憫他們,然後採取行動往有需要的人那人那裡去,不知道大家知道麗娟為什麼會去孟加拉短宣呢?我記得她那時參加印度短宣隊,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太多貧窮的人,太多生病的人,回來後就說要去印度宣教,為什麼?因為在短宣中她看見那裡有太多需要,後來因著回應印度的名額滿了,當時孟加拉有需要就去了孟加拉,或許有人要問怎麼知道是那她的呼召呢?很多基督徒常常都說很想服事,很想回應呼召,我要等神「呼召」的那一天就來服事,想要有個根據、有個確任的感覺,看來沒什麼問題,但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完全正確的呢?
 
神有沒有呼召我
很多時候弟兄姊妹會在「神有沒有呼召我呢?」的這個點上舉裹足不前,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們很容易把『呼召』和『全職事奉』放在一起,呼召是邀請、召換,我們不都蒙召進入神的恩典中嗎?當然神也是邀請我們來與祂同工。
其實聖經中「教會」希臘文意思,就是指「一群被呼召出來的人」。所以答案是非常明顯的,我們都是被神呼召來的,只是我們各自要擔當的是不同的角色。
2年前比爾牧師在台北的特會上分享,他接受電視訪談,主持人請他分享神如何呼召他。
主持人問:神如何呼召你來紐約?
比爾說:神從來沒有呼召我來紐約。(主持人不知如何接話…)
接著主持人又問:神如何呼召你進入這個事工(大都會國際事工)?
比爾牧師又回說:神從來沒有呼召我要來全職服事。(主持人頓時又無言…)
 
我想這樣的回答,多數的弟兄姊妹可能無法理解,「因為每個人都在等候神對自己的呼召,好像如果神沒有呼召我們,我們就甚麼都不做」。這也是為甚麼教會大部份的人甚麼都沒做,因為不明白神要他做什麼。
 
但是比爾牧師的回答其實很簡單:他說「對我來說,那些『需要』,就是呼召!」當你看到有需要,就起來滿足那個需要,那就是神當下對你的呼召。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要知道,神要呼召你,通常都是在很微小的事上或是一個需要的狀態下,不是一定要等到有大光照在你身上,或是等待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的時刻才是神呼召你的時候。
 
V36耶穌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耶穌今天也要呼召我們去看見人的需要,並且要看進心裡,不是看是看了卻是無動於衷,耶穌要我們去憐憫他們。
 
有燒著的火
出國旅遊現在已經是普遍的事了,我們去過的宣教地點,泰國、印尼、印度、菲律賓,甚至剛發生嚴重地震的尼泊爾都有宣教士在那裡委身,去過印度、去過尼泊爾旅遊過的人一定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就是有小孩會圍著你,或拍打你的車窗,跟你要錢,你有看見嗎?其實我久久不能忘記第一次我去印度有個小女孩抱著更小的一個小孩把手伸向我的那一幕,弟兄姊妹我們要對看見的有感覺,有感覺就會促使我們做些什麼,就好像去一趟印度就整個改變小護士麗娟的人生方向一樣,很大的影響關鍵就是當他看見『需要』時,她想要委身做點什麼,而把這個『想要』放在你的心中,就會像耶利米先知說的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上帝就會邀請你跟他同工的。
 
我很喜歡耶利米先知說當他想要後退,不奉神的名講論時,他的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
耶20:9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神呼召耶利米成為先知,耶1:5神對他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
但過程中耶利米一度想要放棄跟從神的呼召,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經文說耶利米感到神的話像一把火,閉塞在他的骨中,因此先知說:「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神正向我們發出呼召,當我們對需要有感覺,想要做什麼時,神的帶領一定會臨到的,而且那樣『想要』的感動,也會使我們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知道嗎?我聽過很多位回來述職的同工都說過這樣的話,他們想要快點能再回去服事的工場,因為忍不住想知道宣教地狀況怎樣,這就是像一把火,閉塞在他們的骨中,如先知說:「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吧!
 
二個例子
回應需要不只是在宣教的事奉上,我們的社會有許多有需要的地方,門諾醫院執行長黃勝雄說因為『我看見了老人的需要,為了照顧花蓮縣市的獨居老人們,我們從1997年開始了「守護連線」的服務。』
 
體大的學生詹上逸說:『當我在波卡拉貧瘠的高地上與孩子一同上體育課踢球時,一個孩子的鞋子突然爆開斷成兩截時,帶給我極大的震撼,當時的我想要給他一雙鞋。』
2014他決定親身感受孩子們的需要,用赤腳環島募鞋的行動把他們的需要帶進他生活的世界,讓他們的需要不再只是他一個人的看見。
詹上逸的計劃是透過群眾募資的力量,希望至少募得50萬元,作為購鞋資金,讓孩子們穿上一雙好鞋。2014年1月19日他從林口國立體育大學開始為他的夢想啟程。
 
弟兄姊妹!若說要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我們的責任,似乎有點壓力,但若是我們能從別人的需要看見一點點我可以的貢獻,即便是小小的開始,都會產生大大的改變的,像體大的學生一開始只是想要給他一雙鞋,麗娟原來學的是醫護,我們怎麼都想不到她可以創造孩子們受教育的機會,現在管理一個學校的運作,她所做的事對孟加拉的未來必定會有影響。
 
二週前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看見人靈裡的需要,耶穌的心深深被打動,即使剛結束服事祂都願意再講道滿足人的需要,耶穌是滿有慈愛憐憫的神,當祂看見受苦的人,就想要除去他的痛苦,祂想要擦去每個人眼中的淚,在每天的生活當中,我們都可以學巴拿巴,成全別人、看到別人的需要,鼓勵安慰別人、扶別人一把、托別人一把,學像耶穌基督,去憐憫、去愛,就能夠改變,翻轉一個人真實的生命。
 
耶穌今天對我們說V37一38:「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
 
耶穌需要收割莊稼的人!沒有收割莊稼的人,收成的工作便永遠無法完成。耶穌盼望人能夠聽見福音的好消息,但是,若不是有人肯去傳,福音未及之地就會有人沒有機會聽見,耶穌對我們發出挑戰,有許多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在滅亡的道路奔跑,我們是不是能體會耶穌的心,「憐憫他們」,去為主收割莊稼呢?
收聽/下載主日信息